为确保技术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检测、计量与校准质量管理体系,符合 ISO/IEC 17025(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)、JJF(国家计量技术规范) 及 GMP/GLP(良好实验室规范)要求。
1. 检测计量校准体系架构
(1)质量方针与目标
质量方针:“数据精准、标准合规、溯源可靠”
质量目标:检测设备校准合格率100%,计量数据可追溯至国家/国际标准(如CNAS、NIST)检测报告误差率 ≤0.5%
(2)组织与职责
计量管理部:负责仪器校准、期间核查、计量档案管理
检测实验室:执行性能测试(如洁净度、风速、紫外线强度等)
质量监督员:监督检测流程合规性,审核校准报告
2. 检测与校准管理流程
(1)检测设备清单:关键检测仪器(如生物安全柜质量检测仪、气溶胶光度计、粒子计数器、风速仪、紫外线辐照计)登记备案
强制校准:每年1次(如紫外线强度计、压差仪);期间核查:每季度1次(如高效过滤器检漏仪)
(2)部分校准标准与方法
检测项目 | 校准标准 | 方法 | 准许误差 |
风速 | JJG 431-2014(风速仪检定规程) | 热线式风速仪对比法 | ±0.1 m/s |
紫外线强度 | JJG 879-2015(紫外辐射照度计) | 标准紫外光源比对法 | ±5% |
洁净度 | ISO 21501-4(激光粒子计数器) | 标准粒子发生器标定 | ±10% |
压差 | JJG 52-2013(弹性元件压力表) | 数字压力计对比法 | ±1Pa |
(3)校准流程
1. 申请: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校准需求;
2. 校准执行:具备CMA或CNAS资质的实验室校准;
3. 结果确认:合格:贴绿色“校准合格”标签;不合格:停用并启动维修或报废流程
4. 记录归档:校准证书电子化存档(保存≥5年)
3. 关键质量控制措施
(1)量值溯源
标准器管理:所有检测设备需溯源至国家基准(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)或国际标准(如NIST、PTB)
标准物质使用:如PAO/DOP气溶胶(过滤器检漏)、NIST可追溯粒子标准品
(3)实验室环境控制
温湿度:检测区域控制在20±2℃、45±15%RH(依据ISO 17025)
洁净度:校准操作台需满足ISO 5级(100级)洁净环境
(3)人员资质与培训
持证上岗:检测人员需通过CNAS内审员或计量检定员资格考核
定期培训:每年至少1次新标准或新设备操作培训
4. 检测报告与数据管理
(1)报告内容
设备信息(型号、编号、生产日期)
校准依据(标准编号、方法)
校准数据(实测值、标准值、偏差)
结论(合格/不合格)及有效期
(2)数据完整性
电子化系统:使用LIMS(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)确保数据不可篡改
备份与存档:原始数据保存≥10年(符合FDA 21 CFR Part 11)
5. 不符合项处理与改进
(1)异常处理流程
偏差记录:填写《不符合报告》(含原因分析)
纠正措施(CAPA):如校准失败时,追溯设备使用历史或环境影响因素
(2)持续改进
年度评审:统计校准合格率趋势,优化检测方法(如引入自动化校准设备)
6. 认证与合规
实验室认可:通过CNAS(ISO/IEC 17025)或CMA(中国计量认证)
行业合规:满足YY/T 0466.1(医疗器械标签)和GB/T 19001(质量管理体系)
质量承诺
精准可靠:所有检测数据可追溯至国际标准
快速响应:紧急校准需求24小时内安排
透明可查:客户可随时调阅校准原始记录